第五八三章 庙号和谥号-《大明1805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自己老爹……现在也六十五岁了……

    现在同样是个小老头了,也同样开始考虑身后事了。

    谥号庙号,传统上讲,应该找礼部负责。

    但是皇帝有想法,当然是可以独断的,皇帝不想独断才会找礼部。

    因为礼部未必真的懂得去世的老皇帝的喜好。

    朱靖垣在短暂的错愕之后说:

    “我自己想要高宗来着,我不介意后人把我跟赵构并列对比……”

    这下子换到朱简炎有些愣神了:

    “你才多大就考虑庙号……不过你爷爷倒也是一样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不怕后人将他老人家跟宋高宗和宋真宗并列。

    “才想着要这两个事实上的好字号的。”

    朱靖垣也瞬间明白了爷爷的心态,也在这一会儿的功夫理清了思路:

    “那爷爷的字号,那就按照爷爷的想法,用真宗桓皇帝吧,怼死宋真宗就行。

    “高宗我就自个儿留着,您老人家用中宗明皇帝怎么样?”

    朱简炎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
    儿子说的虽然直白,但是却也确实透着亲切。

    从唐代开始,皇帝的谥号不断泛滥到十几个字,完全就是一大堆好谥号全部堆到一起的。

    再加上宋代以后,所有皇帝都有庙号,不再是以往只有最顶级的皇帝有了。

    所以对皇帝功绩的实际评价方式,也已经从谥号为主转到以庙号为主,实际谥号为主了。

    比如说大明太祖皇帝的完整谥号是: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。

    但是实际上的真正谥号,就是那一大串里面的最后一个字“高”。

    实际上的日常的正常正式称呼就是“太祖高皇帝”这样五个字。

    就庙号而言,最传统、最正统、最顶级的就四个:

    太、高、中、世。

    太,受国建邦,肇始立基。

    高,受命于天,君临万邦。

    中,重昌大业,光启中兴。

    世,再造社稷,拨乱反正。

    祖有功而宗有德,功者开创之功,德则守成之德。

    太祖,功至大者,太宗,德至厚者。

    高祖,始受命者,高宗,德至高者。

    中世之祖,皆中兴再造之功。

    中世之宗,则继往开来之德。

    这些名号不是开创就是中兴,严格算起来没有一个是能够简单拿到的。

    得到第一块土地,但是没有成为天下共主的,可以尊为太祖。

    高祖是第一个当皇帝,建立新的王朝的开国皇帝。

    刘邦是“汉太祖高皇帝”,不是汉高祖。

    司马迁在本纪里面记着“太祖高皇帝”,但是其他地方又经常写成汉高祖,结果后世就经常以讹传讹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汉、宋、明三代最早建立基业的太祖,与成为天下共主的天子的高祖,都是同一个人。

    都是“太祖高皇帝”。

    所以实际上乱了也无所谓,这种太祖高祖二合一的庙号,才是真正的顶级庙号。

    隋朝和唐朝的开国皇帝的父辈,在前朝都已经有封号和爵位了。

    所以杨坚只是隋高祖,李渊也只是唐高祖。

    他们的父亲虽然没有实际当皇帝,但都被儿子追尊成了太祖。

    至于太宗和高宗,地位很明确,除了有开创之功的“祖”之外,做的最好的那些子孙。

    朱棣要是真的有在天之灵,得知自己的太宗被老道士嘉靖改成了不明不白的成祖,一定会大耳瓜子抽他的。

    中祖和世祖也非常明确,都是中兴再造之功,严格算起来只有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配得上。

    如果刘备能够三兴大汉,最终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汉中祖。

    德祖、懿祖、仁祖、熙祖之类的乱七八组的祖号,通常是尊给太祖皇帝的直系祖辈们用的。

    圣祖在以前是给名义上最早的祖宗的。

    比如李唐的圣祖是老子李耳,老子与李唐的关系只能说比较强行……

    赵宋的圣祖则是赵玄朗,宋朝皇帝声称他是轩辕黄帝的前世,道教声称他是南极长生大帝在人间的化身。

    朱简炎不知道其实还有一个清圣祖爱新觉罗·玄烨。

    德祖之类的最起码是真人,圣祖则是真人都不一定有,可能完全是虚构出来提升正统性的角色。

    世宗、中宗,不需要再造社稷之功,但是也要有最起码的类似中兴的成就。

    在后世看来也许适合改革图强的君主,在古代其实对应的是能够恢复和重建朝廷秩序的君主。

    嘉靖能力和作为对于明世宗的庙号而言勉强也算是合格的。

    唐中宗李显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和能耐,但是他让从母亲武则天手中恢复了唐朝的法统,所以也拿到了中宗这个高级庙号。

    总体上看,无论是肇基开国之功,开始中兴再造之功,一般皇帝是根本没资格染指的。

    太宗通常都是第二代皇帝直接抢到,后面皇帝能用的最好的庙号就剩下高宗、世宗、中宗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