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章:两攻两防-《明末黑太子》
第(2/3)页
《京师日报》隔三岔五便会刊载一次相关的奖励办法,刺激众人的眼球,天长日久,哪怕是再胆小怕事的人见了也会开始心动。
盔甲厂的这两个家伙自始至终都做得还算凑活,某太子也就给予了他们更大的权力,来管理更多的工匠,而且还能得到计件提成的奖励。
只要手头的工作能让上峰满意,那么某太子并不介意管理兵工厂的头头们每年赚几千两银子,要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,只要老实听话辛苦工作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。
盔甲厂已经开始实施某太子所推崇的新式管理办法,除了基本工作时间外,按照完成数量与质量进行嘉奖,在规定时间内,造出的合格产品越多,赚地银子也就越多。
以前工匠每月不过二三两银子,现在只要工艺精湛,月入四五两是很容易做到的,掌握特殊流程襙作技艺的高级工匠甚至可以达到月入十两。
“尔等还须制造一批特殊枪支,枪管口径暂定为半寸,管长为四尺,锻造工艺与新枪一致便可,枪重须控制在十三斤以下。如若难以做到,便可将枪管长度缩短到三尺半。枪管内须拉出膛线,寿命不得低于新枪寿命的一半。先做四支样枪,试射过程与今日相同。在量产之后,成本须控制在每支五十两以下。最重要的是,这批枪的精度均要达到新枪的甲等级别,不得有任何低于此等级的产品,该枪的部件均要用上乘物料。”
与新枪草图唯一不同的是,这种枪可以安装千里镜,也就是望远镜,结合其较长的枪管与里面的膛线,其作用便不言而喻了……
幺鸡希望大怼朝的第一代狙击步枪在射击一百步距离的目标时,误差不会超过一尺,不然就失去了狙击高价值目标的意义了。
考虑到装填较慢,本来还打算采用类似猎炝的双管,但考虑到安装瞄准镜之后,枪重已经很大了,不便于士兵携带,所以就作罢了。
但为了保证命中精度,替代办法就是一组配备主副射手两人,均装备狙击步枪,不论主射手是否命中目标,副射手都要开枪,打中两枪总比一枪的杀伤更大。
由于狙杀效率较低,所以明军的一个狙击小组编有六人,组长一人,射手两人,保护两翼及后方的士兵三人。
具体的战术就是找个不容易被留意的犄角旮旯去打嘿枪,打中就算捡着,打不中扭头就跑……
某太子给狙击枪项目的预算是一万两银子,包括枪支、子弹、瞄准镜,伪装用的吉利服以及马匹另算,人员从黄得功的勇卫营里抽调。
假如用这么点钱就能荫死皇太鸡或者尔衮汤圆,那就太超值了,即便没那个运气,打死旗主或者百十来个巴牙喇护兵也不错。
狙击兵全部使用铅弹头的米涅达姆弹,只要能够打穿布甲,继而钻进表皮,目标没被当场击毙,也会彻底丧失战斗力。
唯一的问题是,狙击步枪的远距离的命中率到底有多高。
如果四尺加上拉膛线还是不行,那就只能把枪管延长到五尺了,长度跟后世的狙击枪差不多了。
眼下大明的兵工厂已经具备了拉膛线的能力,虽然很难拉出非常规则又漂亮的螺旋形膛线,枪管的质量也难以尽如人意,可毕竟该有的技艺都像那么回事了。
第一代狙击步枪算是试水产品,可以借此来总结缺点和弊病,在接下来逐步完善,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摸索过程,一蹴而就的想法在这个项目里暂时行不通。
“臣遵命!”
刘峰不知道太子为何吩咐他做这批火铳,圣上也没有对此进行解释,他也只能理解为要做成比新枪性能更高的产品了。
好在每支枪的成本可以达到五十两,这样一来,可以襙作的空间就大一些了,因为拉膛线是极其耗费枪管的。
哪怕枪管已经合格,但在拉膛线的时候出了问题,那这根枪管也就算是彻底报废了,一点改善的机会都没了。
这个活计也不那么好做,但太子已然决定了的事情便不容更改了,只要自己还是盔甲厂的局官,那便要全力以赴。
“此事不急,在两个月内拿出样枪便可,厂里须以生产新枪为当务之急,同时鸟铳的产量也不得耽误。”
幺鸡明白自己光是心急是没用的,从各厂抽调过来的人员还待整合,工匠需要熟悉新枪的工艺流程,模具还要制造,这些都需要时间,狙击步枪项目就得顺延了。
每年的鸟铳产量不能低于六万支,不然前线的炮灰部队就得重新拾起冷兵器与敌人作战,新枪的产量也不能太少,不然东宫卫队就得用鸟铳凑数。
如果新枪的产量上来了,还可以顺势给勇卫营换装,燧发枪再不济,射速也比火绳枪高50%,而且士兵也不用背着火绳去作战了。
银子不是问题,某太子已经预留了七十五万两银子,来制造五万支法兰西“查尔维尔”1777式燧发滑膛枪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