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0章 南朝甚毒-《重生宋末之山河动》
第(1/3)页
史格听了董文直的话沉默片刻,但他想了很多。作为一个将门子弟,他明白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的道理,说明战争从来不仅仅是刀光血影的厮杀,很多因素都决定着战争的胜负,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就是军队的食物供应,那是军队战斗力和作战半径的重要保证。
如果不能做好充分的军粮供应准备,想赢得战争就是天方夜谭。而发动一场战争前都要先做海量的后勤准备,有时候军队粮食的供应甚至会成为一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。而这种例子不胜枚举。
便说秦昭襄王是秦赵在长平展开战略决战,最终秦军大胜。与其说秦军的战斗力更强,倒不如说秦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更强。双方近百万万大军在长平僵持了五个多月,秦军使劲浑身解数,军事、外交,间谍各种手段都用上了,但是真正决定战争胜负是两军的食物供给。
秦军派出精兵截断赵军的粮食供应,并将赵军分割,但是赵军原地筑垒坚守,后方也在拼命往前志愿,秦军依然无法取胜。最危急的时刻秦王亲自赶赴临近战场的河内郡,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,征调郡内所有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到长平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。
秦的这些策略为最终决定性的胜利创造了条件。赵军断粮四十多天后,士兵已经开始相互残杀为食,主将赵括不得已率军突围被射杀,无力再战的赵军,全军弃械投降。但是像这样严重依赖后方供给的长期战争会给国力造成严重的消耗。
汉武帝时期持续四十四年之久的反击匈奴战争,在广袤的草原上根本没有靠谱的粮食供应,必须事先为远征军准备大量的粮秣。数经血战后“匈奴远遁,而漠南无王庭”,但也使得“海内虚耗,户口减半”,各地“盗贼滋起”,如果不是汉武帝和后继者认识到问题,及时更改执政路线,修养百姓,西汉说不定就提前亡国了。
更惨的是东晋南朝时期的北伐。当时的南方,虽只有半壁江山,但大部分时候,北方各个民族政权林立,相互混战,反而南方更能够专注发展,很快积攒起强大的实力,发动北伐战争。南方北伐是收复故土,自然不能劫掠当地百姓的粮食。
所以每次北伐都要先积聚粮草,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也只能靠水路大规模运输粮草。当时南军北伐都已经形成规律,至少提前一年囤积粮草,然后趁着第二年春天水涨时节,沿淮泗逆流北伐。结果是南军往往一开始进军神速,但一过黄河,舍舟上陆的南军依赖河流的弊端就显露出来。
黄河以北河流稀少,且水量小,更可怕是黄河流域的河流冬天会结冰,此时南军的补给和援兵往往跟不上,北军就趁势越过封冻的河流发动反攻,南军往往因此大败亏输。形势不好时,北军还会顺势杀到南方。
“朝中下令开放武禁,命我们出兵袭扰宋军,切断其粮道。是不是因为宋军粮草供应困难,导致不得不停止北进,而朝廷会遣大军南下展开反攻呢?”史格想到此,心中一动,当前南军北伐面临的情形与历史何其相似,不能不让他又心生期许。
“其中也许此缘由,但朝廷现下的战略是力保京畿不失,而非南下反攻。”董文直摇摇头道,“朝廷令我们出击更多的是拖延南朝北侵的时间,为各地的勤王军赶到京师争取时间。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