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2章 毒手伸向朱瞻基-《我是王富贵》
第(2/3)页
这就很恐怖了。
要说他们有资格考科举,中进士,那是扯淡。
但认字就比不认字强。
当年朱元璋放牛的时候,还跑去私塾偷听,有了文化基础,才有了日后的洪武大帝;同样草根出身的张作霖,也是靠着三个月的私塾经历,才能从一堆胡子当中脱颖而出。
读书识字,不用太多,却也掌握了不断进步的本领,这一点尤为关键。
落实到了新军当中,就会发现有许多人那么在行军过程中,也会抽空看书,而且军中也鼓励他们这么干,甚至会专门订阅报纸书刊,分发下来,供大家伙阅读。
于是很好玩的一幕出现了,明明是粗鄙武夫,却成了整个大明,平均识字率最高的一群人。
识字有什么用啊?
难道靠着读书,就能打败敌人吗?
显然,这是不行的。
但问题是正因为有了这么多读书识字的武夫,在大明的军中,渐渐出现了一个群体,那就是参谋!
当这群人出现之后,又一个颠覆性的情况出现了。
明军作战,不再依赖某个将领了。
其实在冷兵器时代,绝大多数士兵都是盲目的,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只是听从上面的命令罢了。
如果情况好,士气高,还能够保持战斗力。
如果士气不行,再碰上一个废物统帅,几万人,十几万人,几十万人,一触即溃的情况,也不是没有。
这就非常考验将领的个人能力,像韩信那种超级统兵天才,还有霍去病那种天生的骑兵统帅,都是可遇不可求的。
得到一个,就能创造出一段令人目眩的辉煌。
而名将又是可遇不可求的,所以古代战争,都充满了不确定性,再强大的王朝,也有意外的时候。
而一切的改变,就从参谋的出现开始。
因为有了数量相当多的参谋,他们会把作战意图,传达给下面的士兵,当然也会将士兵的意见,告诉上面。
他们还能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,士兵组织调动,以及战场指挥。
到了这一步,主将的本事依旧很重要,却也不是唯一的制胜因素。
明军在悄然之间,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剧变。
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。
唯有到了战场上,他们才惊觉自己的强悍。
接下来就是针对安南的作战。
整个过程乏善可陈,基本上就是演习的程度,甚至还有不如。
首先,大明的广西和云南方面,虚张声势,做出继续沿着永乐时代的进军路线,讨伐安南的姿态。
随后新军就借助船只,到了安南国的中部。
在最细的地方,狠狠插进去一刀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