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自己就是大明事实上的宰相,号令百官,统辖内阁,上承天子,下领百官。不管愿意不愿意,他都是大明的宰相了。 既然如此,那就拿出点让人钦佩的真本事吧! 柳淳本身不算太心细的人,他的长处是远见卓识,琐碎的政务是很耗心神的,这也是他执掌锦衣卫之后,非常烦恼的原因所在,每天必须花太多的心思,在小事上面。 当他坐上了宽大的太傅椅之后,感觉顿时不同了。 还真别说,这个滋味很不错啊! “师父,弟子就等着明天您如何开局了。” 朱高炽满怀信心,多年来他养成的习惯,哪怕不相信老爹,也要相信师父啊! 到了第二天,朱高炽早在赶来,给自己弄了一把椅子,就在师父旁边坐着。 很快,六部九卿,诸位大臣悉数赶到,朱高炽俨然以主人自居,替师父招呼诸位大臣,最后大家伙纷纷坐下,然后柳淳才出现。 这可不是他故意迟到,而是在来之前,柳淳把他要讲的东西递给了朱棣,得到了天子的认可,柳淳这才赶来。 “诸公不用客气,大家都是老熟人了,往日一起共事,彼此熟悉,大可以随便一点。” 茹瑺笑呵呵道:“太傅太客气了,如今太傅统领百官,辅佐天子,我等都要尊奉太傅号令,礼不可废!” 他带头行礼,这下子其他官员还能说什么,无不纷纷低头。 柳淳也没说什么,只是让大家坐好。 “诸公,今日我来的时候。突然想起一个问题,不知道诸公能不能给我个答案。” “太傅请问!” 柳淳笑道:“诸公,你们可知道我大明百姓,每人每年,能有多少粮食吗?” 这个问题一出,在场的高官都为之一愣,要说起来,这个问题他们还真没考虑过。 柳淳又道:“诸位大人,居家过日子,柴米油盐,老百姓都要弄清楚存粮几何,我大明百姓,每人每年能有多少粮食,你们都不知道吗?” 解缙满脸尴尬,“回太傅,下官只知道各地的田赋几何,也只知道仓场的存粮,至于百姓能有多少,下官实在是不清楚,不过想来应该都能温饱,毕竟已经落实均田多年,民生改善很大。” 他回答之后,柳淳没有说话,倒是杨士奇站了起来。 “回太傅,据我所知,各地情况不同,仅仅拿最富庶的江南来说,平均一家的土地在三到五亩之间,扣除一半种桑树和棉花的田,一家田亩在两亩上下,一年两季稻谷,可产八石稻谷,脱粒之后,则不足六石大米。如果一家三口人,则每口人分不足两石大米,每人每天,也就是七两粮食。” 不愧是三杨之首,杨士奇的推断,非常接近实际数额了。 七两大米,在后世能够一家人吃好几天了,可是放在大明朝,最多只够喝粥,如果是壮劳力,根本不够吃的。 柳淳点了点头,“杨学士所言极是,我们在均田之后,民生的确有所改善,可距离物阜民丰,百姓填饱肚子,还有很远的距离。我以为身为臣子,忠君报国,根本就落在民生二字。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,这才是百官的职责所在,也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。” 柳淳含笑看了看诸位大臣,略微沉吟,伸出了一根手指。 第(2/3)页